首页

邕娘原创全部视频

时间:2025-05-29 21:06:01 作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三方面新发现 浏览量:47095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9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8日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方面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发现,在水体结构方面,秋季罗斯海水体分层明显,水下150米以内水体混合均匀,但位于混合层以下的变性绕极深层水可入侵到南纬75度区域,而冰间湖200米至400米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冰架过冷却水。

  在低营养级生物方面,罗斯海区域初级生产过程不活跃,但冰间湖0米至200米水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并在调查海域500米至2000米的深层发现有浮游动物越冬类群。

  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鸌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

  本次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永盛”号货轮3船保障。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其中,“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号货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回,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

5月2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此次考察还联合英、美、澳、新(西兰)、挪、韩、泰、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迈出坚实一步。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表示,本次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中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违背承诺打压遏制!美国对华加税瞄准战略领域

她说自己的写作被误读为单纯的风情化描写,她的文字可能绕开了一些现实,把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现,但这么做不是在隐藏什么,更不是透过滤镜写作。她理解自己的写作,是以自己的方式反映人的处境与态度,所写的人物也都不完美,可能是表达方式的松弛感给读者以错觉。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成功下水

另一方面,在数智技术的支撑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建和保护不断开创新局面,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更长久地为人们共享。比如,少数民族的濒危语言、手工艺术和戏曲表演等,都可以使用数字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建立起文字音频影像数据库。在殷墟,数字技术被运用到甲骨文研究中,不仅建设了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深度学习技术还可以对甲骨碎片进行自动缀合。就在前不久,上海大学与西藏谢通门县在对当地古壁画的实地考察中,通过高精度扫描,将壁画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记录,借助三维建模和虚拟展示等数字技术,将这些壁画永久保存下来,从而实现文化守护。

跟着国际旅行商“冬游西藏”:品味文化魅力 体验高原风情

但小川并不觉得这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他并不喜欢社交。大一的时候,小川还参加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后来接触游戏多了,他觉得社团活动的社交“也很无聊”,所以周末基本都是一个人在寝室打游戏。

“中国醋都”清徐创新食醋检测技术 保障食醋质量安全

巴掌大的双面绣摆件,一个成熟绣娘需要“朝九晚五”绣一周;刺绣旗袍的工期约150天左右;一米以上的双面绣屏风,要绣半年以上……

俄斯摩棱斯克州遭无人机袭击 燃料能源设施起火

庄以仁先后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任教。他说,人们会忘记很多事情,承载回忆的老物件也可能失传,历史文物古迹也面临着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的风险。2015年时,他曾与英国团队用网络照片打造了虚拟版本的贝尔神庙,但照片素材的缺失无法还原每个细节。“若能提前将文物古迹数字化,其修缮和重建工作就有了基础。”他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